
随着全球能源、环保行业的迅猛发展,食品、药剂、生化、冶金等行业高纯净、高品位的需求和经济全球化,过滤与分离机械工业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发达 已形成了过滤与分离行业的企业联合化,资本公众化,市场贸易、技术和信息一体化的格局。过滤与分离机械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高新技术产品不断问世,广泛通用于各行业对固体、液体、气体单相或多相混合物的纯净化分离与分级。面临“世”,我们对 过滤与分离机械工业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现就国外分离行业产品技术的发展概况进行综述。
1 国外过滤与分离机械行业概况
1964年由18个 在英国创立国际过滤学会后,国际性行业交流日益增多,1974年至2000年共举办了8届 过滤大会,1990年在法国成立了 过滤组织(IDERI),随后,很多 自行成立了过滤与分离协会与学会,如美国过滤协会、美国过滤与分离学会、英国过滤学会等,各国学会均创办了专业性期刊,如英国、德国的过滤与分离》,美国的《分离与净化技术》等,从而有力地促进了 过滤与分离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国外过滤与分离机械行业蓬勃发展,生产企业已超2000家,其中生产过滤机械的约占70%。1999年 本行业的产值约200亿美元,其中欧洲就达50多亿美元,膜类约占20%;2000年美国仅膜类产品预计可达12亿美元。 有下列 的分离机械公司:
美国-Dorr-OLiver,Serfilco,Double A Divisionof Brown&Sharpe Mfg,The Summite,Eimco,Millipore,Delanal,Bethlehem,Masco,Corporation,United States Filter,Arus,Baker Perkins,Beloit,Bird,Sharples,Western States;Ingersoll;
德国-Ellerwerk,Krauss-Maffei,Luwa-SMS,Seitz-Werke,Hoesch,BHS,Ritterhaus&Blecher,Schuls,Netzsch,Flottwegwerk,Heinkel,KHD,Siebtechnik,Westfalia,Lenser;
英国-British Filters,Vee Bee,William Boulton,Schumacher Filter,Broadbent,Lundin,Delkor;
法国-Eurofiltec,Filters Gaudfrin,Verney,Perrier,Fives-CailBabcock,Guinerd,Robatel Slpi;
日本-月岛,三菱,三浦,栗田,大同,千代田,田边,日立,石川,巴工业;
瑞典-Alfa-laval,NordengrenPatenter,Sala;
瑞士-EsCher Wyss,Chemap,Svenska Silikaverken,Morei,Aloway,Von Rou;Rosenmund;
意大利-Amf Padovan S.P.A,Stilmas,Comi Condor;
荷兰-Fram Indus-trial,Amafilter B.V,Panneris;
芬兰-Firm-Fiter,Teho Filter,Larox;
丹麦-Aktierels,Industri-Filter,Titan;
俄罗斯-卡拉干什,进步机械厂;
奥地利-Andritz。
需要进一步介绍的是 上特大的分离机械制造公司——瑞典阿法拉伐(Alfa Laval)公司。该公司总部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西南20公里通姆巴城。自1883年创建以来,产品由分离机发展到各种离心机、过滤机等成套设备。现已成为一个庞大的跨国公司,包括80家分公司、50家制造厂。主要制造厂设在通姆巴城,负责大型零件制造和设备总装,大量和重要的零件由专业厂生产,如年产200万片的碟片厂。目前在30多个 中有1.8万多名员工。全球有70多家代理行,产品行销110多个 。
阿法拉伐公司十分重视老产品改进与新产品开发,技术投入不断加大,目前科技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5%。总公司设有研究所(含实验室和化验室)、哈玛产品实验农场。1961年在瑞典朗德城建立了技术实验室,之后又在德国汉堡建立了工程实验室,在美国纽约建立了中间试验厂。科研人员应用现代化的设施与手段,不仅可以有效进行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还能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帮助用户改进与发展分离工艺。
2 国外过滤与分离机械发展现状
2.1 国外过滤与分离机械的主要产品类型
全球过滤与分离机械品种繁多,对类型划分国外先后有多种提法,至今仍不尽一致。21世纪,多数发达 趋向按推动力工作原理的共性分为“类”,按整机结构特征(特殊情况按功能)分为“型”,按关键特性分为“式”。
2.2 国外过滤与分离机械重要产品发展历程及创新特征
十二世纪,中国首创用布袋过滤豆浆,用离心力分离蜂蜜,之后几百年,各国过滤与分离技术均未得到多大发展,直到十九世纪才创造出板框压滤机,二十世纪发展较快,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发展迅速,先后创造出机器人操作、全自动化作业、纳米过滤、超导分离等高新技术产品。
3 国外过滤与分离机械发展趋势
新技术的 次浪潮已将过滤与分离机械(技术)推进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其总体发展势必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进,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高参数发展趋势
3.1.1 大规格
由于能源、资源开发、环保、三废治理等工业的大型化,需求更大规格的过滤与分离设备,提高单机生产能力,如大型压滤机等。
3.1.2 高速率
随着企业家高效意识的增强,为了提高设备工作效率,需求更高过滤速度和运转速度的设备,如高速率旋叶压滤机等。
3.1.3 高精度
随着医药生物、精细化工等行业的发展,为了提高制品的纯净度,需求更高精度设备,如高精度动态过滤机、膜分离器等。
3.1.4 高压力
由于节能的需要,为了进一步降低含液量,以减少后续干燥能耗,需求更高压力的设备,如加压叶滤机等。
3.2 多功能发展趋势
随着医药生物工程的发展,为了防止贵重制品的污染,需求集反应、过滤、干燥功能为一体的设备,如多功能加压过滤机。
3.3 全自动化发展趋势
为了提高生产率和适应特殊场合,需求全自动化连续作业的设备,向电脑控制、机器人操作方面发展,如数控水平带型过滤机,无人操作碟型分离机等。
3.4 新材料发趋势
(1)为了提高设备的机械性能,需求强度、刚度、耐磨、抗腐蚀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如新型工程塑料、陶瓷、硬质合金SiO2、橡胶、合成树脂构成的复合材料及粘结、镶嵌、衬包、喷涂新工艺。
(2)为了提高分离精度和效率,对过滤分离机械的心脏材料——过滤介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各种物料相适应的新型滤布、烧结网、滤纸板、纳米超滤膜等。
3.5 机型多样化发展趋势
为了对可压缩、高精度、高分散性的难分离物料、微粒子进行有效的分离,需研制新型专用设备(包括专用新技术的应用),即多样化机型。但产品零件仍趋于标准化,在产品结构和功能设计上趋于采用复合式或积木式组合,以提高应变能力,如自动翻袋型分离机、超导高梯度磁分离机等。
4 我国过滤与分离机械赶超 水平的对策
公元前,我国首创真丝网过滤中药,并发明滤干造纸法,但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致使我国目前过滤与分离机械大致处于国外八十年代末水平,落后约10~15年。为了尽快赶超 水平,现提出以下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4.1 宏观方面: 应加强指导与协调,并大力扶持
由于过滤与分离技术是现代各个工业领域不可缺少的多学科渗透的边缘学科与综合技术,所涉及的工业领域广、高新技术内容多,需要 加强宏观指导与协调,如地区结构与企业结构的协调,目前地区结构失衡,有关企业华东约占49%,而西部企业却很少。企业结构失调,家族小厂多、公有大厂少,兼业多、专业少,这与国外的情况恰恰相反,面临“入世”, 应在体制改革方面加以指导,协调组建几家适当规模的企业集团,实现资本公众化,推动非经营领域的全球化,以利和国外企业竞争。
在过滤与分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 应大力扶植,如果进展缓慢,就难免步入后尘。目前过滤与分离没有引起我国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还没有建立 一级的学会与协会,而英、美等国早就成立一级的过滤学会与协会,并事业性资助办有学术与技术月刊。我国《过滤与分离》季刊急需改成双月刊或月刊,但限于经费(目前主要是南昌过滤机械研究所出资)无法扩刊,严重影响了学术交流时效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
4.2 微观方面,企业应全方位发挥后发优势”
由于经济全球化,产品技术落后势必失利。为了尽快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在技术上宜瞄准 水平,采取高起点引进战略,少走弯路,经过消化吸收与创新,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与传统产品复合,同时要提高设备配套率。为了创新的需要,企业应向国外学习,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高校院所的横向联合,完善科学的设计、试验、检验和制造工艺规范,提高产品的系列化水平。
由于全球化贸易、市场、资本、技术和信息的一体化,我们必须顺应潮流,借鉴国外同行的经验,以非常手段开拓市场、占领市场。
4.3 在宏观与微观之间,行业协会应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政企逐步分开,行政对企业的管理日益淡化。因此,必须强化行业协会职能,参照国外的经验,协会应统筹行业的发展。协会面向政府,应发挥金桥作用,积极争取扶植政策,尤其是对行业长远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业,如力争列入 重点规划、专业委员会升级,会刊扩期经费等。
行业协会面向行业,应发挥纽带作用,将分离机械专业委员会、标准化委员会、过滤与分离期刊、期刊编委会、科技信息网等行业性组织高度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依托专业(技术)委员会,加强与 过滤组织的联系,积极参加 过滤大会。在标委会的基础上组建技术监督委员会,强化质量意识,协助企业多创 ;通过期刊交流学术思想,传播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并向 推广优新产品;在科技信息网的基础上,拓建科技、市场信息网,以便对 相关科技与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灵敏反应,使入网企业进退有据。
行业协会面向本行业国内外的主要用户协会,更要发挥桥梁作用,加强广泛联系与友好交流,树立中国过滤与分离行业的良好信誉,只有这样才能后来居上,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