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是地球上宝贵的一种自然资源,生命起源于古代的海水之后,一切生物皆离不开水,自来水更是现代人们生活、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
在当今生产自来水的工艺中,以湖水为资源,使用气浮工艺生产自来水的方法是水厂产水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去粘附水中的悬浮物(主要是藻类和微生物),使其密度小于水而浮到水面上以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在气浮完成后,气浮池产生的污泥具有很好的流动性,体积庞大,直接排放入污水处理厂,增加了污水厂的负担。这就需要采用一种污泥处理的方法,直接进行污泥脱水,水相回用,使污泥体积比大为缩小,脱水后泥饼可运输、堆放或制成堆肥,变废为宝。
1 卧螺离心机分离原理
卧螺离心机,全称是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因其具有带式压滤机、真空过滤机等污泥脱水机械所不具有的优点,已经在国际上被普遍使用了。作为污泥脱水的主机,卧螺离心机避免了传统工艺存在的种种弊端,如:污泥脱水敞开进行,现场环境恶劣,臭味大,大量使用絮凝剂和清洗用水,日常运行成本高,设备体积庞大,征地和基建费用高等等。卧螺离心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待处理的污泥由管道进入污泥进料系统输入端,经污泥切割机对其中的长纤维等杂质进行切割粉碎,再由进料泵(单螺杆泵)通过流量计计量后输入污泥脱水主机(卧螺离心机)。絮凝剂(粉剂或液剂)在配药箱中按比例稀释并充分溶解搅均后,进入储药箱,由加药泵控制,以脱水工艺要求确定的流量,经稀释水按0.08~0.12%浓度稀释后进入脱水主机与待处理污泥混合,絮凝成矾花,污泥经脱水主机脱水处理后,被澄清的污水由澄清液管道排出,脱水污泥则源源不断地从主机排渣口排出,再由柔性无轴污泥输送机移送至指定地点或直接装车外运。待处理的污泥连续不断输入,澄清液及脱水污泥源源不断连续排出、输送,是一个全自动处理过程。整套装置的加药、进料、污泥输送及主机的运行状况均由全自动PLC电-液控制箱检测、控制,使该装置成为全自动的成套操作单元。
对于采用湖水生产自来水的工艺,由于湖水中含有大量的藻类,所以宜采用气浮工艺按气泡产生的方法,气浮可分为加压溶气气浮法、喷射气浮法、机械细碎空气气浮法、多孔材料鼓风布气气浮法和电解气浮法。不管是采用哪种方法,气浮后的微小气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再加上藻类中99%以上是水,所以污泥很稳定地浮在水面上,这就给污泥脱水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在这种污泥的脱水工艺中,若采用带式压滤机进行脱水,由于藻类含水率高,并具有相当的粘性,经试验,带式压滤机根本无法使用;而采用卧螺离心机进行脱水,由于该机转鼓和螺旋之间的差速,在高速旋转过程中能够打碎大部分的微小气泡,从而能有效地脱去污泥中的游离水。
2 卧螺离心机的应用
对于典型的采用气浮法生产自来水的厂家,如一家日产水30万吨的水厂,引用湖水再加入少量水库水,采用气浮工艺生产自来水。因湖水中含有大量的藻类和微生物,气浮后的污泥全部是藻类、微生物和极少量泥砂,对该污泥的脱水,采用LW350×1550NY型卧螺离心机进行脱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卧螺离心机转速、絮凝剂投加量、螺旋差速与脱水后出泥含固率之间的关系:原液为气浮污泥,含水率96.7%,所投加絮凝剂为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投加浓度为0.1%。
2.1 卧螺离心机转速与出泥含固率之间的关系
若改变卧螺离心机的转速,则与出泥含固率之间数据如下(其中,螺旋差速为18r/min,絮凝剂投加量为3.5kg/tds):
卧螺离心机转速(r/min) | 出泥含固率(%) |
1110 | 9.3 |
1480 | 9.5 |
1850 | 9.4 |
2220 | 9.5 |
2590 | 9.5 |
注:kg/tds为每分离出1吨绝干污泥所需加入的絮凝剂的公斤数。
卧螺离心机运行时的工作转速对于污泥脱水的影响不大,一般来说,城市生活污泥脱水、工业污泥脱水、自来水污泥脱水等,选用卧螺离心机的工作转速不宜过高。这样,可以防止絮凝好的污泥颗粒被打碎,也可以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对于LW350×1550型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工作转速以2500r/min左右为宜。
2.2 絮凝剂投加量与出泥含固率之间的关系
若改变絮凝投加量,则投药量与出泥含固率之间的关系数据如下(其中,卧螺离心机转速为2220r/min,螺旋差速为18r/min,进料量为3.0m³/h):
絮凝剂投加量(kg/tds) | 出泥含固率(%) |
5.25 | 9.4 |
4.60 | 9.5 |
3.94 | 9.3 |
3.23 | 9.5 |
2.63 | 9.0 |
1.97 | 7.6 |
絮凝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对卧螺离心机污泥脱水的结果影响较大。当进料量为3.0m³/h。投药量大于3.2kg/tds时,脱水效果较好;所以,根据脱水清液及污泥的实际情况以及用户的经济利益,对于该藻类气浮污泥,投药量约为3.2kg/tds为佳。
2.3 螺旋差速与出泥含固率之间的关系
若改变卧螺离心机的螺旋差速,则差速与出泥含固率之间的关系数据如下(其中,卧螺离心机转速为2220r/min,投药量为3.2kg/tds):
螺旋差速(r/min) | 出泥含固率(%) | 分离情况 |
6 | / | 固相排渣口无污泥推出,发生堵料现象,清液浑浊 |
8 | / | 固相排渣口无污泥推出,发生堵料现象,清液浑浊 |
12 | / | 固相排渣口无污泥推出,发生堵料现象,清液浑浊 |
15 | / | 固相排渣口出泥,但不连续,清液变清 |
18 | 9.5 | 出泥顺利,清液清 |
20 | 9.2 | 出泥顺利,清液清 |
对于该藻类气浮污泥,小差速无法进行脱水,由于藻类污泥体积庞大,含有大量细胞水,所以小差速不适宜;只有增大差速,加快推料速率,才能使脱水过程顺利进行。当差速达到18r/min时,脱水效果较好。
上述一系列的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藻类气浮污泥,采用卧螺离心机进行脱水是非常有效的,经卧螺离心机脱水后的污泥,可以堆放、运输。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控制更严格。无论采用何种水处理的方法,总会产生污泥,如何处理这些污泥成了当务之急。国际上,在水处理的后道工序,污泥脱水工艺中已普遍采用离心机脱水的方法,且其达到的处理效果已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带式压滤机、板框压滤机等达到的处理效果。我国未来在污泥脱水工艺中发展方向应该是向国际看齐,采用卧螺离心机脱水的方法将会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处理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