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陶瓷膜具有良好的耐酸碱、腐蚀性及机械稳定性、热稳定性等特点,日益成为苛刻条件下有效的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发酵等各种领域。
工业硫化碱在溶解过程中会产生活性炭等杂质,碱渣的处理成为了化工生产中存在的难题,它不仅影响了粗品的质量,还极大地影响着化工生产过程中精馏系统的运行,延长生产周期并增加了生产成本。对于实际的工业硫化碱液,体系较为复杂,碱渣处理的相关报道较少。
本文中以安徽某公司的硫化碱液为过滤对象,采用陶瓷膜进行纯化除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
安徽某公司硫化碱液,碱质量含量290~310g/L,60℃,pH=13,SS在80~100mg/L。
1.2 实验设备
0.1㎡陶瓷膜设备。主要采用内循环结构,经过沉降槽沉降后的硫化碱液经供料泵进入内循环回路中,再通过循环泵,以高速流动的方式在陶瓷膜组件内部不断地循环、浓缩,清液从渗透侧出来,一小部分浓缩液回到缓冲罐,与来料混合后继续参与循环,当循环回路中的浓缩液达到一定浓度时,即陶瓷膜的清液通量低于设计值时,停止分离操作,关闭清液出料阀,进入清洗程序。
实验用陶瓷膜规格为:CMF-50-19*31*500,纯水通量≥550L/(㎡·h),0.1MPa;CMF-200-19*31*500,纯水通量≥850L/(㎡·h),0.1MPa。
1.3 检测方法
采用重量法测定硫化碱液SS的含量,采用滴定法测定硫化碱液的碱含量。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50nm陶瓷膜通量随运行时间的变化情况
膜通量随着过滤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递减。在连续进料初期,膜通量有些许衰减,体现了浓差极化作用和膜芯表面凝胶层等污染过程。在料液循环中,料液浓度逐渐增加,浓差极化现象严重,过滤阻力增大,膜通量递减。在约1.5h后,界面浓差极化达到动态平衡,膜通量随时间衰减幅度降低,基本保持稳定。
在不同温度使用50nm陶瓷膜对硫化碱液进行纯化过滤时,通量变化都较一致,都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3段变化趋势:第一阶段通量快速降低,是由浓差极化和膜面污染造成的;第二阶段通量基本保持稳定,缓慢降低;第三阶段通量快速降低,这是由压力降低等因素引起的。
2.2 50nm陶瓷膜管清洗
2.2.1 碱洗加酸洗
采用碱洗加酸洗可恢复陶瓷膜通量,这主要是因为碱洗时,高速流动的碱液带走了浓差极化形成的动态膜上的活性炭等小颗粒,此时设备操作方式应为高膜面流速循环运行。而酸洗时酸与硫化碱液中的三氧化二铝进行快速有效的反应,使陶瓷膜得以再生,操作方式的影响并不显著。考虑到硫化碱液pH=13的特点,故考察仅酸洗能否再生陶瓷膜,以节省药剂成本。
2.2.2 酸洗
仅采用酸洗亦可基本恢复陶瓷膜通量。酸洗时酸与硫化碱液中的三氧化二铝进行快速有效的反应,并控制设备进行高流速运行,使浓差极化形成的动态膜上的活性炭等小颗粒得以脱落,使陶瓷膜得以再生。
2.3 50m和200nm陶瓷膜纯化除杂效果
陶瓷膜过滤硫化碱液后,清液无论是碱的回收率,还是SS去除率都处于较好的水平,碱的回收率接近100%,而清液的SS控制在6mg/L以下,而且浓缩倍数较高,达到了17倍的水平。
2.4 放大实验运行考察
将陶瓷膜过滤清液4.5m³置于反应釜中生成粗品邻苯二胺,通过检测发现粗品邻二纯度得以提高,且使得精馏系统停机排出碱渣的时间得以缩短,减少了生成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产品品质。这说明采用50nm陶瓷膜处理硫化碱液能有效降低硫化碱液中SS含量,使粗品邻二中碱渣大量减少,从源头上把控精馏系统碱渣含量的目的得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
3 结论
(1)用陶瓷膜进行硫化碱液的纯化除杂是可行的。采用50nm的陶瓷膜进行过滤时,碱的回收率可达到99.7%,清液的SS去除率达到了93%。在浓缩倍数为17的情况下,平均通量在330~340L/(㎡·h)。
(2)由于陶瓷膜在化工行业具有有机膜无可比拟的优势,必将成为化工行业不可替代的分离纯化的技术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