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背景介绍
眉山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设计规模为4万m³/d,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处理工艺。工程分为前、后两期建成,每期处理规模各2万m³/d。现有的污泥脱水设备为3套国内某公司生产的组合式螺旋压榨脱水机(以下简称叠螺机)。
该设备每套由3台独立的螺旋体组成,每隔螺旋体能独立运行,浓缩段到脱水段的缝隙逐渐变细,分别为0.3mm、0.2mm、0.15mm,单机处理量为150DS/h,进料污泥含水率为99%~99.6%,单机装机容量为1.95kW,主机与搅拌桶电机选用GTR日精品牌,均采用ABB变频器启动,主机每台功率为0.4kW,搅拌桶电机功率为0.75kW。设备采用手动操作和自动运行,每套设备配置PAM加药泵、污泥泵各1台,共用泡药机、出泥输送机及泥饼泵,其中加药和泥饼泵均采用ABB变频启动。目前,该厂使用此脱水设备已达一年半,运行状况较好。
2 工作原理
叠螺式污泥脱水机叠螺主体是由固定环和游动环相互层叠,螺旋轴贯穿其中形成的过滤装置。前段为浓缩部,后段为脱水部。将污泥的浓缩和压榨脱水工作在一筒内完成,当电机驱动螺旋轴转动时,设在推动轴外围的多重固活叠片相对移动,在重力作用下,水从相对移动的叠片间隙中滤出,实现快速浓缩,经过浓缩的污泥随着螺旋轴的转动不断往前移动;沿泥饼出口方向,螺旋轴的螺距逐渐变小,环与环之间的间隙也逐渐变小,螺旋腔的体积不断收缩;在出口处的作用下,内压逐渐增强,在螺旋推动轴依次连续运转推动下,污泥中的水分受挤压排出,滤饼含固量不断升高,实现污泥的连续脱水,螺旋轴的旋转,推动游动环不断转动,设备依靠固定环和游动环之间的移动实现连续的自清洗过程,从而巧妙地避免了传统脱水机普遍存在的堵塞问题。
3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3.1 橡胶管道漏水
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连接混凝搅拌桶与主机之间的橡胶管道材质选配不适,常出现胶管腐蚀老化漏水现象,平均两个月就需更换一次。经试验,该厂改选用了加厚耐腐蚀性的橡胶管道进行连接,耐用时间大幅延长,更换至今一年多来未出现过漏水现象,有效的解决了频繁更换橡胶管的问题。
3.2 堵塞
该厂在使用叠螺机中,曾发生过2次堵塞故障。故障现象为:一是在运行状态下,处理量越来越小,泥饼含水率高,游动环在螺旋轴的转动下,在浓缩段蠕动量很小,压榨段基本不蠕动,动静环之间出水量很小,且在压榨段动静环之间的污泥开始干裂。经检查,发现在手动控制按钮中未设置冲洗阀按钮,长时间未对动、静环冲洗,造成环与环之间堵塞;二是设备在正常冲洗的状况下,由于污泥中的过多的带状纤维将螺旋轴缠绕,使螺旋轴变成了圆柱体,无法拉动污泥向前运动,难以形成内压,造成出泥量小,含水率高。出现上述两种现象时,需停止进药、进泥,用清水运行,再加高压水枪对动、静环冲洗,问题即可得到解决。
3.3 电气故障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需设置好变频器监测电机温度和电机电流等保护功能,因该设备电机处于出泥口上端,腐蚀气体较浓,在过载、缺项、卡堵等情况下,保护功能未设置好会烧毁电机。
3.4 系统配置失调
在设计叠螺机的处理量时,不仅要考虑主机的功率,还要考虑整个系统的配置。如:混凝搅拌桶的容量、进泥泵和加压泵必须和处理量匹配、泥饼输送机的尺寸和泥饼泵的处理量大小、泡药机的容量等有关参数,这样各系统才能达到较佳的工作状态。
(二期)前期工程在配置进泥泵时,选用的功率为7.5kW,20m³/h,结果与主机不匹配,在变频至18Hz时,进泥量仍大于设备处理能力,造成混凝搅拌桶污泥溢流和进泥泵频繁启动现象。在(二期)后期工程建设中,通过改进,选用的进泥泵电机功率为4kW,处理量为12m³/h,在调节好变频器的启动频率后,进泥量与处理量吻合,有效的解决进泥量稳定的问题。
3.5 液位保护装置故障
叠螺机在处理(一期)工程(BAF工艺)生污泥时,由于渣物较多,经常缠住搅拌桶内的液位探测杆,误发高液位报警,导致污泥泵停转,叠螺机空转。在清除探测杆的渣物后,污泥泵虽自行启动,但设备因污泥排空,初始无法产生背压,造成出泥含水率过高,严重影响污泥脱水效果。为此,该厂采取(一期)工程内进水式格栅机改造,减少进泥渣物,同时增加探测杆冲洗水管,避免渣物缠住等两项措施,解决了此问题。
4 运行注意事项
(1)启动前,应检查各管道是否正常,初次试车必须对工艺管道进行冲洗。
(2)开机前应检查搅拌桶是否有杂物,背压板是否按实际使用距离紧固好,300型机器背压板距离不得小于5mm。
(3)开机时主机变频器调节到使用频率,进泥泵不得低于18Hz,泥饼泵不得低于30Hz。
(4)泥性与设备调整
进泥和加药在混凝搅拌桶通过搅拌,能迅速产生较大块状的絮凝团,说明混凝效果较好,同时检查滤液跑泥较少、滤液清亮不粘手,出泥量较大、含水率正常,此时调质状态较好。
在实际操作中,该厂将(一期)工程的生污泥通过管道与(二期)工程的浓缩池连接,以共享叠螺机。由于(一)、(二)期泥质差异较大,前者是BAF工艺的生污泥,该泥未经硝化处理,泥较粘稠、浓度高,臭味大,较难处理;后者是改良型氧化沟工艺的剩余污泥,浓度低,该泥活性较好,无臭味,容易处理。处理两种泥性时须对加药和进泥量进行重新调整。设备参数设置和耗药量对比见下表:
名称 | 污泥泵频率 | 污泥泵流量 | 加药泵流量 | 泥饼泵频率 |
氧化沟污泥 | 22Hz | 7m³/h | 1.1m³/h | 50Hz |
BAF污泥 | 18Hz | 5m³/h | 1.4m³/h | 40Hz |
通过比较,叠螺机对活性污泥的处理效果更好。
(5)PAM的使用情况
该厂脱水机房选用的西派克加药泵,加药能力为0.2~2.0m³/h,功率0.75kW。经过现场长时间的运行和药剂厂家通过不同药剂的小样分析,在投加相同药量时,在两种泥质不一样时,会出现不同的絮凝效果。经测试,粉剂对生污泥的处理效果较好,乳液对活性污泥处理效果较好。有此比较后,就能针对不同的泥质,较好地控制加药和进泥量。
(6)背压板的调整
对背压板的调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新机或者清洗排空了螺旋轴时,先降背压板调整到设备允许的较小间隙,再启动设备,待出口泥饼含水率达到约80%时,将背压板间隙调大,但每次调整的间隙不能过大,间隙调整幅度过大会让腔体内压损失,造成出泥再次变稀。不同泥质,进泥量的大小,含水率的不同,加药的不同,都会影响出泥的效果,同样影响背压板的调整。同一污泥,在含水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在调至较佳间隙后将不再对背压板做调整。
5 优缺点分析
5.1 优点
(1)能耗低,单机满负荷运行功率不超过2kW/h。
(2)占地空间小,减少设计、土地和建筑成本。
(3)无堵塞,无需大量水冲洗,耗水量为120L/h。
(4)转速慢,2~3rpm/h,无振动,噪音低,对土建基础要求低。
(5)安装简单,相比传统污泥脱水设备工艺管道较少。
(6)日常维护频率低,基本无备品备件,维修费用少。
(7)灵活性强,既可单机运行,也可单组运转,对中小型污水厂适合,尤其是乡镇污水站,该机可以通过移动,达到设备共享。
5.2 缺点
(1)相比一体化带式机、离心脱水机,单机处理量较小,不适合中大型污水处理厂。
(2)动环、固定环都采用304不锈钢,时间长了,环之间可能会出现磨损,增大环之间的间隙,影响处理量,以及带来更好的麻烦。
6 改进和运行建议
6.1 改进方面
(1)一般的叠螺机是主机和配电系统 配置在现场,眉山污水处理厂采用手动操作和自动运行,就地控制箱内只留简单的按钮开关,其他电器配件全在低压配电室,这样做主要是保护电器元件免受有毒气体的腐蚀。
(2)主机机架全部采用304不锈钢,壁厚8mm以上。
(3)螺旋轴进行了抛光打磨,同时做好喷涂处理,增强螺旋轴的耐磨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6.2 运行建议
(1)安装时主机必须要找平,主机安装的前端离墙位置应至少留出2.6米的空间,在维修时便于抽出螺旋轴。
(2)为防止滤液气味的扩散,应对整个主机箱体加盖,使用收集玻璃作为观察孔,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
(3)背压板的调整,叠螺机主要采用在停机状态下手动调整间隙,而且需要反复多次调整,特别是在进泥不稳定的时候,会增加更多的工作量。建议该系统采用液压调整系统,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进行背压板的调整,既可以增加运行时间,提高处理量,也能减少PAM不必要的浪费。
(4)叠螺机采用SC303型,即三组组合成一体,但在混凝搅拌桶内进入三组的流量不均匀,三组存在处理不均匀的情况,建议厂家在设计进入三组的进泥槽时尽量考虑各组进泥均匀,便于背压板间隙的 调整。
(5)尽管配电系统已经与现场隔开,但腐蚀性气体仍对电器造成侵蚀,目前配电系统中CPU已经出现接触不好现象,建议对CPU、变频器等关键设备的接线口做防腐处理,同时要将门窗关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