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大批建成,污水处理率大幅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问题日益突出,污泥处理水平亟待提高。根据广州市市政府审议通过的《广州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以下简称《技术路线》)要求,广州市污水处理厂需在厂内将污泥处理至含水率为30%~40%,以实现污泥的减量合稳定化。
1 污水处理厂概况
鳌头污水处理厂位于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来自鳌头镇镇区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工程远期总规模为5×104m³/d,分两期实施,近期处理规模为2×104m³/d。污水处理工艺如下:管网进水→粗格栅及提升泵房→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改良UCT生化池→二沉池→纤维转盘滤池→紫外消毒池→出水排放至黄河。出水水质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第Ⅱ时段的一级标准中较严值执行。设计进出水水质如下表所示:
项目 | CODcr | BOD5 | SS | NH4+-N | TP |
进水(mg/L) | 250 | 125 | 200 | 35 | 5 |
出水(mg/L) | 40 | 10 | 10 | 15 | 0.5 |
本工程剩余污泥含水率为99.2%,设计近期剩余污泥量为120m³/d(污泥含水率为98%),设计近期绝干污泥量为2400kgDS/d。由于鳌头污水处理系统服务范围内的雨污分流相对不完善,合流排水设施的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砂质杂质,故本工程污泥泥质呈现含砂率较高的特点。污泥处理工艺如下:剩余污泥(污泥含水率为99.2%)→污泥机械浓缩(污泥含水率为98%)→脱水干化(污泥含水率为40%)→外运。
2 污泥干化工艺的确定
2.1 工艺比选
按照《技术路线》要求,鳌头污水处理厂按照“浓缩+机械脱水+热干化”实现污泥减量化,出厂污泥含水率需降至30%~40%。在技术路线的指引下,通过工艺比选确定污泥干化工艺,选取对比方案:方案一“低温真空干化”、方案二“低温除湿干化”、方案三“药剂调理+热风干化”。3个比选工艺组合均遵循《技术路线》的要求,具体对比情况分析如下表所示:
方案 | 方案一 | 方案二 | 方案三 |
工艺组合 | 低温真空干化 | 低温除湿干化 | 药剂调理+热风干化 |
含水率 | 99.2%→98%→60%→35% | 99.2%→98%→60%→35% | 99.2%→98%→60%→35% |
适用泥质 | 含砂率高,无机质高 | 含砂率高,无机质高 | 含砂率低,无机质低 |
占地面积 | 一般(约630㎡) | 较小(约450㎡) | 较大(约700㎡) |
设备布置 | 主体设备布置紧凑 | 设备较简单,附属设备少 | 调理及加药设备占地较大 |
药剂投加 | 较小(干固的3%~5%) | 中等(干固的5%~10%) | 较大(干固的15%~40%) |
环境影响 | 尾气量小 | 尾气量较大,粉尘量较高 | 尾气量大,粉尘含量高 |
工艺操作 | 运行操作简单 | 运行操作简单 | 精细调控要求较高 |
干化温度 | 80℃ | 40~80℃ | 80℃ |
直接投资 | 约1200万元 | 约1200万元 | 约1400万元 |
运营费用 | 1250元/TDS | 1500元/TDS | 1500元/TDS |
污泥热值 | 4604.4~5860.2kJ/kg | 4604.4~5860.2kJ/kg | 3348.67~4604.4kJ/kg |
优点 | 药剂添加量少,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 | 药剂投加少,占地小,操作简单,尾气粉尘较高 | 始于规模化应用,占地大,尾气量大 |
通过上表工艺对比可知,方案一“低温真空干化”工艺的工程运行费用相对较低,工程投资适中,但需配备热源(天然气、蒸汽源或电热锅炉等)。方案二“低温除湿干化”工艺占地面积较小,成套系统比较简单,但投资和运行成本也较高,添加剂量稍多,不利于污泥减量化。同时,为防止尾气外泄,需采用密闭干燥模式。方案三“药剂调理+热风干化”投资和占地较大,运行成本也较高,添加剂量较多,导致污泥产生量加大。除此之外,废气出口粉尘含量大,需配置除尘和尾气处理措施。
针对鳌头污水处理厂实际设计情况,对上述比选方案进行分析。在用地方面,由于厂区规划对污泥处理单元的用地预留充足,3个方案的用地要求均能满足。在运行调控方面,按照项目业主的要求尽量选取运行操作简单的处理工艺,“低温真空干化”与“低温除湿干化”相对易于操作调控。在运行费用及尾气方面,“低温真空干化”较另外两个方案更优。综上所述,针对鳌头污水处理厂方案一的工艺组合较优,本工程污泥干化系统工艺设计采用“机械脱水+低温真空干化”。
2.2 工艺原理及特点
工程采用“机械脱水+低温真空干化”的工艺组合,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1)污泥浓缩调质:含水率为99.2%的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机,经浓缩后污泥含水率达到98%,通过重力流直接进入污泥调质池。
(2)污泥压榨脱水:调质后的污泥输送至脱水干化系统,利用泵压实现固液分离。入料初期,滤饼层较薄,过滤阻力小,过滤阻力随滤饼厚度逐步增大。入料后期,通过高压水将残留滤液挤出;滤饼中的毛细水利用压缩空气强气流吹扫,进行穿流置换,降低滤饼水含水率至60%。
(3)污泥低温真空干化:压滤完成后,腔室中的滤饼被注入的热水加热,运行真空泵降低系统内水的沸点。滤饼中的水分以汽水混合物的形式被真空泵抽出,经过冷凝器汽水分离后,液态部分回流至污水处理工艺进一步处理,尾气经除臭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污泥经压滤和真空干化处理后,滤饼含水率降至30%~40%,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
采用“机械脱水+低温真空干化”工艺组合,可将污泥含水率从98%一次性降低至30%左右,实现污泥的脱水和干化一体式处理。相当于传统的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措施,此工艺全过程仅添加少量絮凝剂,极大地降低了干化后污泥的无机盐含量。
3 工程设计
3.1 工艺流程
污泥干化系统主要由污泥调质系统、干化机体系统、液压系统、进料系统、压滤系统、加热循环系统、真空冷凝系统、冷却循环系统、空压系统、卸料系统和除臭系统这11个分系统组成。干化系统设计运行4批次/d,每批次4个工段共计5h,其中,污泥进料工段1h,脱水工段2h,低温干化工段1.5h,卸料维护工段0.5h。
3.2 干化车间布置
污泥干化车间土建按远期设计,设备按近期安装,预留远期设备安装条件。污泥干化车间尺寸L×B×H=41.8m×18.4m×15.8m,共两层。首层为污泥泵车间、污泥输送间、热水机房、高压室、变压器室、值班室及工具间。二层为污泥干化间(含污泥干化区、冷凝设备区、空压设备区)、低压室、控制室。二层局部设置夹层作为污泥浓缩间。
3.3 污泥调质系统
剩余污泥经浓缩后含水率降至98%,通过输送泵输送至调质池内。自动配药装置根据污泥性质配置不同浓度的药剂,脱水絮凝剂采用干粉状PAM,污泥调理池投加PAC,二者均在药剂制备和贮存系统中配置成溶液。在污泥调质池内对污泥进行调质、调理,满足进料要求后,通过进料系统进入机体设备。
3.4 干化机体系统
干化机体系统采用等强实心矩形主梁与止推板、压紧板组件和后支架相接,构成矩形框架机架。主梁上排列滤板与针对物料特性选定的滤布,在液压缸压紧力的作用下,形成多个滤室,该滤室满足特定物料的脱水、干化要求。设计干化机体压滤面积A=250㎡,单批次处理能力Q=30m³(含水率为98%),每批次压滤工段运行时间为2h。
3.5 液压及进料系统
液压系统采用高性能、高精度一体化设备。当滤板压紧时,活动压紧板推动滤板靠拢,油缸同步运动,实现滤板的稳定闭合,确保均匀施压,密闭可靠。
进料系统由物料泵、管道、阀组组成,经调质过的物料通过进料系统进入系统主机机体。污泥经进料螺杆泵进料的同时,加药螺杆泵将所需PAM与污泥在混合器内完成污泥的絮凝,不同进料阶段进料流量、加药流量的变化均在PLC上自动完成。选用螺杆泵2台,Q=35m³/h,H=100m,N=30kW,电机变频控制。
3.6 压滤及加热循环系统
进料过滤结束后,隔膜空腔通入高压水,通过挤压滤饼进行压滤脱水。压滤保压强度为0.8~0.9MPa,保压时间约为1.5h。系统选用压滤水泵2台,Q=25m³/h,H=100m,N=11kW。
热源中心采用电热水锅炉制备80℃热水。在压滤工段完成后,经热水泵将热水注入滤板,使其加热面迅速升温,进而加热搅拌。热水回流经锅炉再次加热后进入滤板,形成循环。加热循环系统包括:常压热水锅炉1台,发热量为0.48MW;热水箱,容积V=12m³;循环水泵Q=80m³/h,H=20m,N=7.5kW。
3.7 真空冷凝及冷却循环系统
真空系统包括真空泵、冷凝器、冷凝液储罐、缓冲罐、管道等。真空系统使密闭腔室内形成真空,从而降低系统内水的沸点。抽出的汽水混合物经冷凝系统处理后排放。主要设备包括:真空泵(Q=28m³/min,H=15kPa,N=45kW);冷凝器(换热面积A=100㎡);冷凝液储罐(V=1m³);缓冲罐(V=0.8m³)。
冷却循环系统是为真空系统配套设置的,包括:冷却水池、循环冷却塔、冷却水泵、管道、阀组等。冷却水池1座(与污泥调理池、贮泥池合建),有效容积为85m³;循环冷却塔2座,处理量Q=80m³/h;冷却水泵2台,Q=80m³/h。
3.8 空压及卸料系统
空压系统用于工艺设备用气和仪表用气,利用压缩空气吹扫滤板中心孔和进料管路。主要设备如下:螺杆式空压机(Q=1.7m³/min,H=1.05MPa,N=15kW);仪表空气罐(V=2m³,1.05MPa);压缩空气罐(V=6m³,1.05MPa)。
真空干化结束,油缸活塞杆回缩,自动拉板装置启动,滤板逐块拉开,滤饼自行脱落后通过螺旋输送机输送至泥斗,再装车外运进行后期处置。主要设备为水平螺旋输送机(Q=8t/h)。
3.9 除臭系统
为降低设备运行中及卸料过程中的臭气散发,设计采用全密封的阳光板集气罩,对真空系统排出的尾气及落料区域的尾气进行收集,再通过厂区除臭风管抽送至生物除臭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
4 技术经济指标
本工程污泥干化系统工程建设费为1256.22万元。污泥干化系统直接运行成本包含污泥脱水及干化阶段的药剂、水、电、热源等消耗,本项目运行成本核算如下表所示:
项目 | 消耗量 | 运行成本(元/t干污泥) |
PAM药耗 | 2kg干药/t干污泥 | 61.40 |
PAC药耗 | 40kg干药/t干污泥 | 81.50 |
水耗 | 1.5m³/t干污泥 | 3.75 |
电耗 | 292kW·h/t干污泥 | 409.50 |
热耗(电) | 480kW·h/t干污泥 | 672.00 |
综上,本工程污泥干化运行费用为1228.15元/t干污泥,折算为80%含水率污泥的运行费用为245.63元/t。
5 结语
鳌头污水处理厂采用低温真空干化工艺处理剩余污泥,污泥含水率由98%降至40%以下,极大地降低了后期的污泥运输与处置费用。污泥干化处理车间布置紧凑,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低。污泥经过干化处理后达到减量化及无害化的要求,为进一步实现资源化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