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韩石化污水处理场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主要是活性污泥和含油污泥,而活性污泥是指生化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含油污泥则是均质罐和浮选产生的底泥和浮渣,这些污泥统称为“三泥”。正是由于这些“三泥”的产生,才使得污水得以净化。由于“三泥”成分及其复杂,性质差别较大,脱水性能差,处理具有一定的难度。
1 污泥脱水工艺
污水处理场产生的污泥通过污泥泵送至污泥浓缩罐存储,经重力浓缩后,排出上清液,浓缩后的污泥送入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高分子絮凝剂和经重力浓缩后的污泥混合后由空心转轴送入转鼓后,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立即被甩入转鼓腔内。高速旋转的转鼓产生强大的离心力把比液相密度大的固相颗粒甩贴在转鼓内壁上,水由于密度较小,离心力小,因此只能在固环层内侧形成液体层。由于螺旋和转鼓的转速不同,二者存在有相对运动(即转速差),利用螺旋和转鼓的相对运动把固环层的污泥缓慢地推动到转鼓的锥端,并经过干燥区后,由转鼓圆周分布的出口连续排出;液环层的液体则靠重力由堰口连续“溢流”排至转鼓外,形成分离液。离心脱水机具有可连续运行,占地面积小,卫生条件好,管理方便等优点。中韩石化污水处理场使用的离心脱水机是意大利PIERALISI卧螺离心机FP600 2RS/M。
2 絮凝剂加药点改造
影响污泥的脱水性能的因素主要是颗粒的大小、表面电荷水合的程度以及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其中污泥颗粒的大小是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重要因素,而絮凝剂的使用能增大颗粒的大小,中和代电性,能使吸附水释放出来,从而达到污泥脱水的作用。
对于离心脱水机来说,絮凝剂的投加好坏直接影响离心脱水机的运行效果。原加药点为进泥泵出口。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该絮凝剂加药点设计存在较大缺陷,絮凝剂加药点距离离心脱水机进料口较近,絮凝剂和污泥没有经过充分的混合就直接进入离心脱水机,降低了絮凝剂和污泥的充分接触混合反应程度,造成离心脱水机运行效果差,运行效率低。
为了提高絮凝剂和污泥的混合反应程度,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提高絮凝剂和污泥的混合反应时间;二是提高絮凝剂和污泥的混合强度。
考虑到污泥进料泵为螺杆泵,螺杆泵转速慢,污泥和絮凝剂混合液经过螺杆泵后既能增加混合强度又不会出现断链(降解作用)。因此将加药点提前至进泥泵之前,通过进泥泵螺杆的搅动,使絮凝剂和污泥混合充分。在离心机进口处采集污泥混合样品,未经搅拌30s后,污泥与絮凝剂混合较好,污泥沉降性能提高。
3 浓缩罐加搅拌
污泥通过污泥泵送至污泥浓缩罐存储,经重力浓缩后,排出上清液,浓缩后的污泥送入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经过污泥浓缩罐浓缩后的污泥,污泥经压缩沉淀作用后浓缩罐上下污泥浓度不均匀,浓缩罐底部污泥浓度很高。由于离心脱水机处理污泥是连续进行的,随着处理过程的进行,污泥浓度逐渐降低,此时需要对加药量进行调整,否则不但浪费药剂,而且处理效果一般。为了改善浓缩罐污泥浓度不均的问题,使离心脱水机操作更简单,在浓缩罐底部增加工业风。处理前通过工业风对浓缩罐进行3~5min搅拌,使得污泥浓度均匀。通过对浓缩罐加工业风搅拌后,不仅减少了絮凝剂用量,而且使得离心机运行更稳定。
4 结语
将加药口改至污泥泵进口前和增加工业风搅拌等工艺优化措施,不但降低了泥饼含水率,大大减少了絮凝剂用量,而且使得离心脱水机操作简单,运行平稳,进而提高了污泥脱水效率。